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5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639篇
电工技术   680篇
综合类   659篇
化学工业   811篇
金属工艺   409篇
机械仪表   441篇
建筑科学   636篇
矿业工程   181篇
能源动力   173篇
轻工业   757篇
水利工程   174篇
石油天然气   190篇
武器工业   68篇
无线电   8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3篇
冶金工业   192篇
原子能技术   126篇
自动化技术   110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给水产品带来了一系列的潜在食用安全风险。品种繁多且残留痕量的抗生素也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准确、快速、简便、高效且安全的前处理方法尤为重要。QuEChERS法作为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现已逐渐应用到水产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并可实现较好的回收率。由于水产品中蛋白质和脂类含量高,样品基质复杂,使用经典QuEChERS法无法满足抗生素分析需求,改良其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的关键。本文综述QuEChERS法原理特点,总结归纳其在针对水产品抗生素分析上的主要方法改良手段,并就近十年来改良QuEChERS法在水产品抗生素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文献归纳,同时介绍新型吸附材料在该领域的使用,为探索新的净化方式提供参考,以期帮助检测人员持续优化改进QuEChERS法,推动和扩大QuEChERS法在水产品抗生素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王恒  石慧  徐师  庄梅  邢帆  姜郁 《冶金分析》2019,39(4):60-64
银精矿中水溶性氟会随雨水的冲刷进入生物圈,直接对土壤、水体、大气、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实验提出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银精矿中水溶性氟,为银精矿中水溶性氟的检测及后续环境影响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称取0.2g样品(过150目筛),加入30mL水,在40℃时超声提取20min后,使用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使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进行淋洗,洗脱时间为25min,通过电导检测器进行F-检测。F-质量浓度在0.5~10mg/L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62mg/L,测定下限为0.21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两个银精矿中水溶性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8%和4.3%;加标回收率为92%~102%。  相似文献   
4.
快中子多重性计数(fast neutron multiplicity counting, FNMC)分析方法能有效实现对样品属性的测量。本文在研究四阶FNMC分析方程的基础上,利用Geant4模拟搭建了1套3层、每层6个液闪的快中子多重性计数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的数值。模拟设置外部具有1 cm厚的铁、铝、碳和不锈钢包装材料的金属Pu样品,通过方程适应性分析,该放射源基本满足设定的假设。对探测效率和多重计数率等测量参数进行模拟,当Pu样品质量在500 g以内时,由于增加碳作为包装材料,使得样品求解质量偏差增大的幅度小于1.20%,铁材料和不锈钢材料影响较小。根据测量结果,对无外壳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增殖系数修正,得到三阶多项式拟合方程,拟合优度为0.933,质量在1 kg以内的样品,修正后的求解质量偏差小于6.00%。研究结果表明:1 cm厚的中重金属对Pu样品的测量影响较小,模拟搭建的快中子多重性计数器和系数修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样品属性的较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采用C18色谱柱作为分析柱,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准确、简便测定化妆品中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结果表明,7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1%和2%,且检出限均低于40μg/L;通过样品加标试验,得到7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0%~94%。所建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特点,是测定化妆品中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空调器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在制冷工况下换热器表面发生析湿及粉尘沉积,导致性能衰减。建立湿翅片表面粉尘颗粒物沉积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冷凝水捕集颗粒物以及湿积灰层黏附颗粒物的过程。被冷凝水捕集的颗粒物数量等于运动轨迹与水表面轮廓会出现相交的入射颗粒物的数量;后续的入射颗粒物与湿积灰层碰撞时,部分入射颗粒物会发生沉积且部分被碰撞的已沉积湿颗粒物会发生移除,这两部分的颗粒物数量相减即为被湿积灰层黏附的颗粒物数量。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测的湿积灰层形状与实验照片的吻合度较好,预测的单位面积颗粒物沉积质量与91%的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在±20%之间,平均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7.
魏学志  庄钢  王旭 《钢管》2020,(1):1-6
将我国钢管行业70年(1949-2019年)的发展历程分为5个阶段,回顾我国钢管行业在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包括机组建设、钢管产量和进出口量及品种等情况。我国钢管产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4万t/年,增长到2018年的7 320万t/年;2000-2015年我国钢管行业发展快速,在此期间钢管产量达到9 801.8万t的峰值,在世界钢管总产量中占比达到65%;2008年,钢管出口量达到989.5万t的峰值;目前我国钢管品种、规格、质量取得了显著进步,绝大多数钢管品种的自给率已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模型对高寒地区融雪径流模拟不足的缺陷,将融雪模块耦合到传统 abcd 模型。利用 1980—2018 年 逐月实测的径流数据和通过 AnuSpline 方法插值的格网气象要素,驱动改进后的abcd 模型,分析三江源生态保护 措施实施前后(1980—1999 年和 2000—2018 年)黄河源区径流的动态变化,并量化关键气象因素与人类活动对 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即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耦合融雪模块的 abcd-snow 模型完善了高寒地区水文过程的模拟, 提高对径流的模拟性能,在黄河源区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整个研究时段黄河源区的实测径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 (?0.80?mm/a,p>0.05),但 2000 年前径流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4.12?mm/a,p<0.05),2000 年后径流则呈显著增加 趋势(3.16?mm/a,p<0.05);?归因分析表明气候变化是源区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2000 年前,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 的相对贡献率为 62.8%,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为 37.2%;2000 年后,气候变化对径流增加的贡献率达到 120.0?%,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为?20.0%。其中:降水的变化是决定径流变化主导因素;其他气候因素的相对贡献较小; 以人类活动为主的生态恢复可显著降低河川径流。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 变化的系统驱动机理,并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网络性能预测技术存在网络状态获取不够全面及网络性能评估准确性欠佳等问题,利用图神经网络学习推理网络关系数据的特点,结合捕获的网络全局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网络性能智能预测方法。通过网络系统抽象及网络性能建模,将复杂的网络信息转化为形式化的图数据进行描述,利用图空域卷积处理图网络节点的消息传递过程,实现网络信息之间的关系推理,研究了实现网络性能预测的图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处理流量矩阵、网络拓扑、路由策略、节点配置的图神经网络体系结构,最后通过实验论证了模型能更好地实现包括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的网络性能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强化厌氧-多级缺氧-好氧(A-MAO)工艺,满足GB 3838-2002的地表IV水体要求,本研究对FeCl3、Fe2(SO4)3和聚合硫酸铁(PFS)3种铁盐前置化学除磷对TP、COD的去除效果和产泥量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前置化学除磷与A-MAO工艺耦合投加量。结果表明,FeCl3和Fe2(SO4)3对TP和SS去除可达到地表IV水体要求,并明显好于PFS;FeCl3对COD的去除和产泥量最多;与FeCl3相比,Fe2(SO4)3具有较好的COD保存能力,且产泥量少。AMAO工艺使用Fe2(SO4)3前置化学除磷,导致TN含量不达GB 18918-2002要求,优化的化学生物除磷耦合投加量为13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